2010年8月2日星期一

機油黏度指數的意義

在選擇機油的時候,許多人第一個選擇都是以機油的黏度為指標,但是在這裡必需提醒使用者,一般人所理解的黏度與一般看到的黏度指數不太一樣,黏度是指機油在引擎內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,而黏度指數是指機油在不同溫度下的黏度變化程度,黏度指數愈低,代表在相同溫度下,機油的流動性愈低,反之,黏度指數愈高,即代表在相同的溫度下,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。
一般說來,機油都會有溫度低變濃,溫度高則變薄的特性,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,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,從而無法提供全天候的潤滑效果。
為了表達機油在引擎持續維持高溫時,又可以同時擁有高黏度指數的穩定度,因此複級黏度指數機油應運而生。複級黏度指數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,即該種潤滑油適合於寒冷天氣下使用,不含W字母的類別適合在較高溫度下使用,數字較小的油較稀薄,反之數字大的則表示油較厚稠。如果某種潤滑油既通過低溫試驗,亦通過高溫試驗則稱為複級潤滑油,例如20W50,表示這款機油具有SAE20、30、40、50等單級指數黏度的特性,在引擎溫度最低時具有黏度指數20,但是隨著引擎溫度上升,機油仍然可保有30、40甚至在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50的黏度,簡單來說,就是20W50的機油同時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動性,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動性,可以提供引擎全天候的保護,但是就算是複級機油,愈高溫度流動性還是愈高,只是變化率沒有單級油那麼快,而兩級的數字相差距愈大變化率則愈低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